有一句很喜欢的古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所以,曾经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或许,早已到来。

是我们曾经回忆的点点滴滴, 是无数个心脏狂跳的瞬间,是无数次对视。

你的心里却从未装过我。

再回首,却深感窒息

我有点想念我们从前的小心翼翼。

那个时候我单纯得像一头林间的小鹿。

甚至不知道自己最爱的大树给别的小鹿编了花环。

:小鹿也不是什么喜欢撒谎的生物。

:小鹿说她最喜欢天上的星星。

好的 聪明人都知道这是海月水母23年1103写的一篇随笔 并且海月水母蛮喜欢这篇文章 所以接下来呢海月水母将会对本文进行深度解析 (是的 迟来了一年半载的作者分析)其实在尾记(如上引用部分)海月水母已经作出相关回答和部分文章隐喻解释 但是不理解没关系 因为海月水母来了。是的我来了……好的那么得稍等片刻。 ————————————————————————————————————————————————————1.关于前言

①关于“有爱者有爱,无爱者自由”。这句话是对于他人的祝福,常常出现于网络媒体之间。根据这句话,让我不禁想到有爱者的四种情况:有爱者有爱有自由(当然是最潇洒的了)、有爱者无爱有自由(那也很潇洒)、有爱者有爱无自由(被爱情所束缚的人生,当然本人乐意被束缚就好)、有爱者无爱无自由(接下来所阐述的)。

那这是什么意思呢,相信你们一定看不懂

“我什么也未失去,因为我什么也未曾拥有。

可是我为何没有从头到尾的自由”,意为我不曾拥有他人给予的爱,却被自己的爱所束缚,因此未曾得到从头到尾的自由。期间我或许想过为自己而活,却终究走不出那一步,被所谓的情感而困扰着。

开篇是我对于自由与归属的撕裂感进行论述,对于“有爱者自由”进行辩证分析而奠定的全文矛盾基调,不知道是否有人能够看到这一层次的情感体现。

我曾经自由,未曾有爱,意思为我曾经是能感受到自由的,后来却被爱所困扰;而我没有了自由,却也未曾收到他人递来的心脏。

听着很愚蠢。从现实生活角度来看,因为爱情而困扰似乎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不是吗?但是我要指出的是,如果这种感情不是爱情,还会觉得丢脸吗?不会。其实任何一种感情都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没什么好丢脸的,该论述论述,如同许多文学作品一样,以爱情为主题书写时代悲剧底色。当然,这是作者(海月水母)于23年年底编辑的随笔,仅耗时一小时左右,文笔不够细腻也为加雕琢,思想或许也不够深刻。所以,看看就行。如今当是回头看看曾经自己写下的文字。

2.关于引言

是的是的,引言在前言的后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设置,但反正是两个部分就对了。

“以后你会不经意地想起我,请别忘记,我曾那样深深地爱过你。”出自莎士比亚,具体是哪本书还是哪一篇文章,忘记了,不好意思。海月水母的只是储量就这么点,没有神经网的腔肠动物。但是没关系,反正我很喜欢这句话就对了。把它送给如今的你。hi?你还在看吗?有没有走神。(尝试唤醒昏昏欲睡的屏幕前的你)

关于“还未到时机做一个了断啊。 以后还有很久才能到来。”,我心里想的当然是还未到时机与你做个了断了。“以后”指的是没有你的以后。这里表达出不舍的情感,不知道有没有人看的出来。十分矛盾的情感,明知道对方不会喜欢自己,明知道自己得不到什么却死死不肯撒手的情感明知道以后肯定不会再有你了但就是不肯面对现实的情感。

3.关于全篇文章 总体意象分析

①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蒲公英、水滴、尘埃、黑夜、小鹿等意象群,构建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场域,即写出对于存在主义困境的思考。反复叩问自由与归属的本质矛盾,体现现代人既渴望亲密关系又恐惧丧失自我的普遍困境。

②清醒与沉沦的悖论

  • 明知星星"冰冷""不属于我",却坚持"自己骗自己"的飞蛾扑火——对星星的执着象征着当代青年在亲密关系中的典型困境,明知是单向情感投入,却陷入自我欺骗与清醒痛苦的双重折磨,展现后现代爱情中理性与感性的永恒撕扯。
  • "自找自受的痛苦"揭示当代爱情中理性认知与感性沉溺的典型困境
  • 结尾"上万颗星星中寻找你"的设定,将单相思升华为存在主义式的宿命感(虽然听着怪怪的,但我很喜欢这么写文章。)

③意象分析

小鹿:象征原始的生命力,与怀抱星星时的自我禁锢形成强烈对比,是作者自身的意象,代表了单纯、向往美好和情感矛盾的本体 “奔跑”与“仰望”两个动作的反复交替,具象化自由向往与情感羁绊的角力。

自由者→追光者→囚徒→觉醒者→守望者

对应:黑夜→小鹿→抱星→尝试奔跑→仰望星空

小鹿与星星的关系:

  • 动态变化:捕获者→守护者→教育者→仰望者
  • 反映当代亲密关系中从占有到放手的认知升华

蒲公英:自卑与错失(“错过天边的朝阳”,应该能看得出来)

溪水倒影:自我审视的镜像阶段(不会看不出来吧,那我写的也太糟糕了,)

花环/小鸟:他者幸福的反衬性存在。

星光"刺骨的温度" 对照 心脏"变软变温暖"

春天"万物复苏" 对照 星星"毫无温度"

最终"冰冷的星星变温暖"的想象,暴露潜意识里未熄灭的希望

对于文章主体部分大致分析如上(还没有进行细致分析,但是我觉得这样其实也差不多了。通俗易懂)

④其他的小tips:

如 我在文章中使用一大串的问句 表达出内心的疑惑 不安以及迷茫 还有对于自我的否定意识

又如“我开始尝试着奔跑,就像一个腿瘸了的病人在一天天尝试着站起来,我试着找回自己原本的模样。” 表达的是对应前文的”我暂时还无法离开这颗星星”,但是写完了这个比喻感觉过于隐蔽了,于是在这里解释;

又如“星星开始跟着我,环绕在我身边。 可它仍然冰冷。”其实是一种文章的递进 表现情感中另一方有所回应但是不冷不热的态度 仿佛燃起了希望但是自己内心明白不可能 也是一种矛盾方式的写法

以及,文章里还有许多小彩蛋,就不一一叙述了。

4.关于尾记

“所以,曾经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或许,早已到来。”

呼应开头的问话,解释文章写作背景。

尾记相当于是对文章情感的概括吧。

小鹿是很单纯的生物,如同我的爱一样纯粹而热烈。

不知道如今的星星是否会想起,小鹿曾经望向它的那一抹真挚的眼神。


————记录于2025/03/17晚20:46

笔者:海月水母


附:真的没有人看吗?好的海月水母要心碎了